你好,欢迎来到康龙网精彩专题

知点 | 你觉得哪个颜色好看?——来自女性的灵魂拷问?

头像
编辑:小柠檬
2018-10-24 10:57:23  来源于:网上收集

  是的!阿K没有食言。(向来说到做到好嘛)

 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颜色。在讲穿搭的文章里,阿K不得不提到一些关于颜色的词汇,比如关于灯芯绒的色彩搭配。

  大众们广泛认为,女性比男性更能体会颜色之间的不同——就好比网络上总是把男生们都认不清口红色号作为一个梗。更形象一点来说,普遍(尤其女生)可能觉得男女眼中的颜色是这样的

4

  然鹅,今天阿K要为男生们正名。

  美国网络漫画家Randall在网站XKCD上进行了一次颜色调查——让用户为屏幕上显示的颜色命名。总计222,500位用户人次共计命名了超过500万种颜色。可以说样本量十分充足了。根据这次的调查结果显示,实际上男女眼中的颜色名字更接近于

6

  粗略来看,男女生眼中的颜色名字确实是有一定差异,但绝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明显。

  除此以外,作者还统计了男女性命名的最大差异点(也就是最多女性最少男性命名的名字,以及最多男性最少女性命名的名字)

  女性相对偏好命名包括:

  靛灰色(Dusty Teal)

  肉粉色(Blush Pink)

  薰衣草灰(Dusty Lavender)

  鹅黄色(Butter Yellow)

  玫瑰灰(Dusky Rose)

  感觉就像这张图一样斑斓自由烂漫……

  而男性相对偏好命名包括:

  Penis(“太屌了”)

  Gay(“太娘了”)

  WTF(“纳尼”、“我去”、“你妹啊”)

  Dunno(“母鸡呀”、“你问我我问谁”)

  Baige(“屎”)

2

  额,虽然这个差异是有那么一点点不忍直视…但这个结果非常能体现性别差异了。

  然而这真的说明,女性对色彩的感知度更强吗?

  阿K认为,不尽然。

  虽然从生理角度上来说,男性对于色彩的区分是略不占优的——由于区别红绿色的蛋白质是由X性染色体表达的,女性X染色体比男性多一倍,所以像红绿色盲这种伴性遗传(希望你们还没有把高中生物知识全部忘记),根据我国的医疗数据统计结果显示,男性色盲发生率要远高于女性——男性大约为5%,而女性大约为0.7%。

 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正常男性就比正常女性对颜色的感知力弱。从上面的第一个结果可以看出,实际上男性对于颜色间的差异跟女性相比敏感度并没有显著差异——对于“三文鱼色”这种类似粉色但又与粉色不同的颜色,男女性都给出了明确的命名。

5

  那么对于绿色和粉色认知的差异又如何解释呢?

  实际上,很多人并不是真正分辨不出不同绿色和不同粉色之间的差异。女性更为耐心,会更大程度上使用更多修饰词来区分不同的同色系颜色。而男性,则往往将其统称为“绿色”、“粉色”,至于是什么绿什么粉——“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呢?”。这种假设的合理性,可以从第二个角度的结果得到验证:男性更容易感到不耐烦而给出简单直白的颜色大类。

  简单来说就是,女生尽己所能形容颜色的不同,男生“我可去你的吧再见老子不玩了”。

1

  从现实生活中来看,普遍来说,女性也并没有真的比男性对色彩敏感太多——毕竟在口红试色栏目下,也有无数女生表示,“这么多红色自己要看瞎了并没有太大不同啊”。(或者说有时候看出不同来只是想要再买一支的借口而已,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)

3

  所以,如果女生再嘲笑男生对于色彩的辨别能力弱的时候,请把这篇文章甩在她们脸上(对女朋友请慎用此招)。而当女生们发出灵魂拷问“哪个颜色好看?”的时候,请男生们记住,即使内心OS“这特么也差不多啊”,也绝不能说出来!(因为说出来的都单身了)那应该如何回答?

  阿K秘籍之颜色拷问正确回答

  低级版:都好看

  初级版:这个比那个好看

  中级版:这个比那个好看,这个更适合你

  高级版:这个骚粉色太艳俗了,还是裸粉色这种,更适合清新可爱的你~

  END

 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了,科普+实用兼具有木有!

  如果对这篇文章满意,请戳 我是目录与桥梁(内有彩蛋) 翻到底部投票表达你对本栏目的满意;

  如果对这篇文章不满,请戳 我是目录与桥梁(内有彩蛋) 翻到底部投票表达你对本栏目的不满。

  ——总之投票就对了

  比心,我们明天见!


本文标题:知点 | 你觉得哪个颜色好看?——来自女性的灵魂拷问? - 叽歪哥
本文地址:www.kanglong.cc/xinwen/jiwaige/3185.html

标签: 色号 口红 颜色
大家都在看
我要说一说
社会万象 国际快讯 人间冷暖 奇闻轶事
热辣美图
流量还需正向引导,让更多未成年人养成正确的"偶像观"

流量还需正向引导,让更多未成年人养成正确的"偶像观"

“小学生一个星期不吃早饭给偶像集资”“数据女工熬夜刷榜控评第二天上课迟到”“粉圈互撕谩骂、人肉搜索”“职业黑粉联动营销号造谣抹黑对家艺人”……在“粉丝经济”盛行的当下,“饭圈文化”在青少年中日益盛行;随之而来的一些乱象值得关注,一些打